行云流水,沉雄醇厚

行云流水,沉雄醇厚

时间:2019-01-17 06:23:12 | 浏览量:996217 | 来源:admin

行云流水,沉雄醇厚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古利

 

在我认识的书法爱好者当中,绝大多数是以行草见长的。人们对书法的欣赏,似乎也以行草司空见惯。行草的艺术表观性相对于篆隶楷等书体可能更直接,更能符合观赏者审美的韵律和节奏。

 

至少对于我来说,我对书法的认识,起源于历史课本对王羲之的介绍。我还能清楚地记得,历史课本中有一篇单独介绍中国文化艺术的两座高峰——书圣王羲之和画圣吴道子。不知今天的历史课本是否还这么排版。书圣的王羲之是以《兰亭集序》闻名天下的。而《兰亭集序》是以天下第一行书的身份面世的。后世的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,无不以二王为宗,行书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极为深远。后世杰出的书法大家中,以行书见长的比比皆是。颜真卿、北宋四大家(苏黄米蔡)、赵孟頫、文征明、董其昌、于右任沈尹默、启功等书法大家都是行书大家,几乎在东晋以来的历史长河中占据了书法艺术的半壁江山。近现代书法爱好者研习行书的更是不可计数。那么行书为何有着这么大的魅力,它生命力如此顽强茂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先来认识一位行书行家——徐忠民

 

徐忠民,男,笔名:石墨,斋号:墨青斋,197011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市,书画教师。现为中国国画院高级美术师,中国书法美术研究院副院长,中国佛教书法委员会副主席,真迹网高级艺术顾问,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,中国书法院一级书法师,上海市普陀区书法协会会员。

 

     徐忠民自谦为书画教师,但他的书法造诣确实很有水准。他不但自己书法水平甚高,而且指导孩子们曾取得全国书法考级最高的九级。是一位很称职的书法教师。

 

      徐忠民的书法明显以“二王”为宗,但又不囿于“二王”的行草章法。他可能临帖过许多名家的多种书法碑帖,逐渐形成自己的风貌。他的书体俊秀清雅,骨健肉丰,温润畅达,变化丰富,力透纸背。书家多以饱墨蘸笔,下笔以中锋藏锋为主不露筋骨不出圭角方圆并蓄,大有篆隶的用笔方式,成书厚重畅丽,毫无轻浮飘举之态。由于力透纸背,随饱墨亦有渴笔之间,飞白自然横生,更突显书家雄健的笔力。与我见过的其他书家不太一样的是,他的书体要明显比一般书家的行草要丰厚沉雄,其运笔力道似篆如隶,我妄自推测,书家是否是以篆籀之笔写出行草。若真如此,书法的书法功力确实非常扎实雄劲,也是一种少有的特色。

 

     我们前面说过,王羲之创造了行书的书体并且极为深远的影响了书法的发展。人们为何对这种书体格外津津乐道。对于书法外行的人,他们也许只欣赏得这种“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”的行书体,对内行还颇为欣赏的篆隶楷却无很大兴趣。从字体的形态来看,这种行书体可能更能满足观赏者的眼睛和心灵的起伏感受。因为这种字体很美,那种飘柔的美,畅达的美,和谐的美,非常直观的表达出来。它不像篆籀那么拙重,不像楷书那么森严规矩,不像章草那么欹斜歪正,它完全表达快乐、痛快、优美的音乐节奏,让人往往一见倾心,欲罢不能。当然一种风行千年的书法体不能包含所有书法体的魅力。如果行书再拥有篆籀的厚重会如何呢?徐忠民的行书体或许进行了很好的探讨。至少他的行书体沉厚却不失流畅,圆转而萧散。评论书家的书法,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。也没有统一的尺度,但有几个方面还可以达成共识,比如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的苏东坡说:“书必有神、气、骨、肉、血,五者缺一,不为成书也。”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对徐忠民的书法进行一下赏析,看看他的书法艺术美到什么境界。

 

     我认为神、气、骨、肉、血这五项可以归类为三项。神气归类于意境;骨肉归类于笔法;血归类于笔墨。按照合理的次序,应该是笔法在先,笔墨和意境依次。均可以从力度、厚度、速度和质感上来体现。

 

     书法不仅字体要有力量感,而且布局也要讲究力量感。如果书家没有笔力,那么书法作品就会显得肤浅轻浮,没有一种直楔人心的魄力。孙过庭说的“重若崩云,顿之则山安”讲的就是这种书法力量的象形。当然,笔力有不同的风格,有的是银钩铁画,显示的是刚劲挺秀之力,有的是绵里藏针,藏头护尾,表达是含蓄柔和之力。不同的书体,其用笔布局的力道是不同的。篆隶书体中锋用笔,万毫齐力。瘦金体线条瘦细,用笔的力量都贯注到锋豪之间,有屈金折铁的力感。徐忠民的书法力量感属于含蓄柔棉的形式。由于书体较为丰腴,似乎看不到筋骨的峭硬,但用心欣赏就能看出,他的书法字体蕴藉力量深厚,可以说入木三分,力透纸背。这通过墨的运用就能够辨析出来。在明代之前,书家大多喜欢用墨“飞白”,不喜欢“涨墨”。因为涨墨不容易表达出书家的笔力和行文特点,而且容易在宣纸上湮洇造成字迹朦胧。不过,清代以来,这种涨墨法成为一种独特情调的艺术境界,有些书家主张“涨墨”法是绘画中的大写意泼墨。其实真正好的书法,墨迹是无法掩映住笔法中的遒劲雄强的。徐忠民的书体用墨浓郁,但却更能展示出他笔力的精湛。他的书体雄厚而不遒媚,丰润而干脆,蕴藉骨力于墨色中,形成一种特有的醇美。如陈年老窖,越陈越香郁。

 

     好的书法是有厚度。书家强调的“中锋用笔”就是追求线条的厚度和立体感。“力透纸背”也是一种表达厚度的方式。一幅书法作品没有厚度,就会纸面化,就会显得单薄纤瘦,无法带给观赏者心灵的震撼和美感。厚度而过于密集就会显得压抑而沉闷,抑郁而隐晦,给观赏者带来的不是心灵的畅快飘逸而是繁重和阻塞。徐忠民的书法,厚重沉稳,而布设又疏密得当,风流倜傥,恰到好处。

 

     速度感也是好书法的标准之一。特别是行草,没有速度感就无法表达出行草的流畅飘逸、笔意萦带,牵丝往来。速度感是书家对书法运笔掌握精熟、火候的考验重点。只有达到无往不复,无垂不缩境界才能够很好的掌握提按顿挫的火候。能够疾而能留,徐而不淹,才是一个书家要不断修炼达到的境界。行草的律动通过线条的速度感淋漓尽致的泼洒出来。在徐忠民的书法中,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行书速度不疾不徐,宁静淡泊,中和冲淡。其实书法的速度感,除了书家手腕婉转自如和吐墨铺毫掌控外,还在于书家内心世界的活动。意先于笔,胸成于竹,同时又有书家受环境、气氛的影响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速度感是书家的感情波澜起伏的纸端再现。

 

     书法的美还在于线条的质感之美。书法不同于绘画,它只能通过计白当黑的线条来表达美。这有点像国画中的水墨画,仅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表达出质感。这也许正是书法最大的魅力之一。我们观赏一幅书法作品,能够通过每一个字体和整体的感觉找到一种质感,这种感觉像是画面带来的色彩是一样的感受。徐忠民的书法,因为圆润浓厚,遒劲倜傥而具有如山石如花叶的质感。敦厚如山石,参差错落犹如花叶,甚至有碑刻的韵味。

 

     从总体上来看,徐忠民的书法兼具行书的萧散飘逸和篆籀的圆劲朗健,有二王的行云流水,也有颜鲁公行书的沉雄博大。其书法作品神气骨肉血相融相通,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。


凡注明 “艺术家” 字样的视频、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,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“艺术家”水印,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家网,否则本网站将依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。